站内搜索

人物 Yi People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文化传承人

巍山彝村有个“打歌王”——毛公德

作者:陆向荣 发布时间:2021-11-06 原出处:巍山微视 点赞+(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仲秋时节的西山彝寨,万木葱茏,瓜果飘香。从红河源头巍山坝子的尽头出发,顺着弯弯曲曲的乡村公路西行10余公里,就到了紫金乡新建村委会一个叫照壁山的地方,巍山彝族打歌的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毛公德的家就在这里。
5v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5v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20年8月29日,当记者见到毛公德时,他正在和妻子毛朝花在屋后的果园里采摘麦地弯梨。栽果树、种庄稼、养猪……离开了打歌场,毛公德也和普通的村民没什么两样。但一提起打歌,他的小眼睛立即变得炯炯有神起来:“我14岁就学会打歌了,在我们彝族地区,打歌就如同小孩子学走路一样,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 毛公德告诉记者,他的老家大村二组是一个纯彝族聚居的村庄,打歌是当地村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全村78户250多人,个个都会打歌。5v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image.png5v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从未到学校接受过专业的歌舞培训,所有的打歌唱调完全靠的是长辈的口传心授。”毛公德说。巍山是中国彝族打歌之乡,彝族打歌也称“踏歌”,是当地分布最广、影响最大也最为普及的一种自娱性民族民间舞蹈,每逢火把节或婚嫁、春节、农历正月十五等,巍山群众都会彻夜踏跳。现年51岁的毛公德自幼家庭困难,小学毕业后就回家务农。由于喜欢打歌,劳作之余就跟随父亲毛金才学习彝族打歌和吹芦笙、笛子等技艺,不久就成了吹芦笙笛子的好手,打歌场上的歌头。5v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image.png5v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大村二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毛公德在村里组织了30多人的打歌队,经常到附近村寨的各种客事上表演彝族打歌,每天有150多元的收入。他积极参加省、州、县、乡的各种文艺演出:2011年,毛公德组织的打歌队在紫金乡第一届彝族打歌比赛上荣获一等奖;2015年,毛公德参演的“巍山紫金打歌”节目了参加云南省“源生乡村音乐歌舞艺术节”的展演;2016年,节目《腊罗·腊罗》参加大理州广场舞比赛荣获铜奖……5v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image.png5v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毛公德的芦笙演奏技能出众,声音厚实雄浑,舞步坚定有力,笛子演奏则声音清亮婉转,节奏舒缓,特别是他唱的打歌调,声音高亢,直入云宵,极具感染力,他唱的《背扎把》还在2014年的“唱响巍山”歌舞乐比赛中获优秀奖。5v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image.pngimage.png5v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6年,毛公德被公布为巍山县第三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后,他积极主动到当地小学传授打歌技艺,并在学校发展了20多人的小学生打歌队。他还多次参加县文化部门组织的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并在村里培育了毛富宝、毛红才、毛红斌等一大批打歌能手。5v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5v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现在日子好过了,吃穿不愁了,大伙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传承打歌也就是传承一种健康向上的娱乐方式,只要谁愿意学,我都愿意教他。” 毛公德说,这也是他作为一名非遗传承人肩上所担负的责任和义务。5v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原载:巍山微视
原媒体|记者:陆向荣;编辑:字金美;责任编辑:杨继稳;审核:郭丽珠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所属专题:

大理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