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研究论文精选

彝文《勒俄特依》译注勘误

作者:朱文旭 发布时间:2016-04-13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彝文文献《勒俄特依》是大小凉山彝族地区家喻户晓的创世史诗。以往对《勒俄特依》译注中出现不少错误。特别是涉及书中一些很有价值的远古史迹和一些词语及地名。本文从历史学、民族学、语言学角度及彝族历史文化情况对《勒俄特依》溯本清源、匡正讹误。
 
  《勒俄特依》根据详本和略本分“勒俄阿补(公勒俄)”和“勒俄阿莫(母勒俄)”。“勒俄”从其音义一般译作“古史”。“特依”意为“书”。
 
  根据“勒俄特依”内容可以分作两部分,一部分叙述古老的事情,一部分叙述近代的事情。“勒俄特依”大部分内容是叙述远古社会,千百年来在人们口头流传,后来有了彝文以后才用彝文把它记载下来。到了近代社会人们又在原来传说的基础上加进了一些后来的内容。
 
  《勒俄特依》无疑是彝族传统文化的结晶。承载着先民们对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认识观。有些思维模式是与众不同相当独特的。有的认识观甚至与唯物论科学史观不谋而合。如人类的起源观猿猴变人与达尔文的学说是一样的。《勒俄特依》中说古代漫长的岁月里“生子不见父”,无疑是母系氏族社会的写照。书中渺渺数语,但其中蕴含很深的历史真相。它的学术参考价值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和肯定。
 
  过去笔者家中曾收藏有一本手抄本《勒俄特依》。1966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不久,农村也进行所谓的“破四旧”运动。放在墙洞的《勒俄特依》家里人怕民兵知道后引火烧身,没办法只好把书撕毁。
 
  1977年笔者在布拖师范学校偶然看到一本在喜德地区流传的彝文《勒俄特依》手抄本。当时社会上很难看到《勒俄特依》了。见到此书心里非常高兴,我请人手抄一本。随后我将此书珍藏箱底走南闯北带到了北京。
 
  1980年在北京工作时第一次见到《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编写组翻译整理的规范彝文《勒俄特依》资料本。后来在不同时间不同地方陆续收集到各地流传的《勒俄特依》。
 
  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经常参看《勒俄特依》。在参考使用《勒俄特依》资料过程中发现一些前贤翻译和注释上的讹误。当然其原因可能涉及各个方面的因素。例如版本不同、方言土语差别、古今音的不同等。
 
  笔者经过多年对不同版本《勒俄特依》的识读,产生一种全面校勘《勒俄特依》的想法。随即利用业余时间着手译注。经过两年多时间的译注,于1995年完成初稿。但拖至今年才得到中央民族大学语言文学学院出版补贴得以出版。
 
  这次译注《勒俄特依》以笔者收藏的“喜德本”的基础上参校了各地流传的《勒俄特依》。译注中篇章结构和译语尽量与以往出版的《勒俄特依》保持一致。参校的版本有1978年《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编写组彝汉对照资料本(简称“资料本”);1983年冯元蔚整理规范彝文本(简称“冯本”);1986年冯元蔚整理汉文本; 1988年甘洛县规范彝文资料本(简称“甘洛本”);1982年中央民族学院彝族历史文献编译室岭光电翻译资料本(简称“岭本”)。
 
  译注主观上以求达到“全、准、雅”。 “全” 即全面校勘各种版本后作适当处理不同的说法。“准”即准确译注各种版本中所表达的原文意思。“雅”即翻译和注释讲究用词尽量达到通俗文雅。
 
  译注彝文古籍牵涉方方面面,很多彝文古籍内容融历史、宗教、天文、文学、民俗等各种学科内容于一身,所以字里行间往往潜藏着千古之谜,读懂它不容易,译注它更不容易。这次译注《勒俄特依》也只是在前贤译注的基础上做点译注工作而已。4a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译注勘误例证
4a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a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a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a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a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a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a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a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a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a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a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a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a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a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a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a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a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