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人物 Yi People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文化传承人

茶春梅:与巍山彝族打歌的50年

作者:​陆向荣 发布时间:2022-01-31 原出处:《农村青年》2021年第11期 点赞+(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作为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文化界的名人,巍山的各种旅游节庆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社区活动……都有茶春梅活跃的身影。if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茶春梅

深山峡谷,彝乡小寨。青云,一个响亮的名字,一个美丽的地方。在弯弯曲曲的乡村水泥路上驱车两个多小时,走进大山深处的青云、核桃树掩映下的茶春梅家。if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她是老百姓的“开心果”,只要有她在的地方,就有欢笑。她组织的打歌是村民业余文化生活的重头戏,有她在,就有歌声。从小山村到县城,从州府到首都,从国内到国外,都有过她打歌的身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巍山彝族打歌的代表性传承人茶春梅,在彝族打歌的传承中,她留住的是一辈辈人的欢乐和浓浓的乡愁。if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if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青云打歌有三‘宝’——大刀、芦笙和笛子。打歌时要有一人舞关刀或棍,请领唱者和歌手上席,宴间歌手用唱调子来商定如何为主人打好这场歌。歌头商定后,主人才去点燃篝火。这时领唱的人进入歌场,并用芦笙发出呼唤声后,打歌才能开始。”说到打歌,茶春梅如数家珍。青云村是彝族聚居区,打歌历史悠久,是当地彝家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if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if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这种传统文化浓厚的环境里,茶春梅跟小伙伴一起唱山调、打歌。她自小生于偏远山区,生活条件极为艰苦,加上家中有兄弟姐妹7人,家庭生活极为拮据。“那时一块五的学费都要东拼西凑。”茶春梅说,她从未到学校接受过专业的歌舞教育,至今认识的汉字也不多,打歌唱调完全是口传心授,靠自己的记忆学习。遇到不会唱的调子、不会跳的舞蹈动作,问村里的长辈或姐妹总能学到一些。把别人教的调子全都记在心里,然后自己也想新调子,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学会了。if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if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打歌全凭自己的爱好,对于后来打歌‘打’到国外去,我连想都没敢想过。”茶春梅说。她多次代表巍山县和大理州参加省、州民间文艺汇演。中学毕业后,茶春梅回了家,农闲之时,她没有忘记打歌,经常向村里的一些老艺人请教打歌的要领,技艺日益精进,成长为一名深受当地群众喜爱的打歌能手。在认真排演“青云打歌”的同时,她还虚心学习其他地区的民族歌舞,对前来求教的姑娘小伙悉心指导。if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为民间打歌能手,2002年,茶春梅被云南省文化厅和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命名为“云南省民族民间舞蹈艺人”;2006年,她带队赴京参加“首届CCTV中国民族民间歌舞盛典”;2013年年初,云南师范大学专门请茶春梅为艺术系的学生教授原汁原味的彝族打歌,茶春梅的“彝族打歌”走进了大学。if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if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巍山彝族打歌传承人后,心里很高兴。只要不让我们民族的东西被遗忘,愿意学的,我就愿意教,不仅教,还要给他们讲我们彝族的历史。”茶春梅说。青云小学校长茶国忠称,目前,茶春梅还是青云小学编外打歌教师,经常到学校里教师生打歌唱调。除了在大课间开展打歌外,学校还成立36人的打歌表演队,经常参加县乡组织的各种文体活动,学校也因此被相关部门命名为“彝族打歌”传承点。“如今在节假日,各村各寨的打歌场上,都能见到孩子们欢快的身影。”茶国忠说。if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if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青云村现在已有4支农村业余打歌队,有国家级、省级、州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共12名,他们都和茶春梅一样,秉承“传道授业”的理念,让巍山彝族打歌薪火相传。if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来源|根据学习强国平台报道摘编
原媒体|终审:蔺玉红;审校:李志国 刘朱婴;编辑:胡晓荣。

所属专题:

大理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