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数智时代:阿库乌雾微博断片的实验写作...
微博断片写作是阿库乌雾近年来自觉进行的一种文学实验,代表了数字技术与文学结合的新形态,体现了作家迈向数智时代的动态过程和可能路径。阿库乌雾一方面主动追求数字技术对创作心态、行为和技艺的促进及制约,一方面又拒绝运用某些技术,进行零互动和实名化,坚守审美主体性。断...[ 详情+ ]
作者:邱硕 发布时间:2024-12-23- 理想主义者的身份在游离 [2022-09-27]
- 刘存荣:“马旷源效应”与楚雄文学 [2022-09-26]
- 沈曼:浅谈鲁娟诗歌的艺术特点 [2022-09-25]
- 身体书写、性别隐喻与族裔想象 [2022-09-22]
- 阿牛木支:简述当代彝族母语文学发展概况 [2022-09-16]
- “神奇的现实”:英布草心《归山图》的魔幻叙事 [2022-08-30]
- 阿克鸠射:彝族母语作家的文化担当 [2022-07-27]
- 李国太:文化交融时代双语写作的诗学特征——当代彝族诗人阿库乌雾母语诗学刍议 [2022-07-26]
- 逝去的都是美好的—读《紫蝴蝶》(改编成电影《生命底色》 [2022-06-20]
- 沙辉:给未来以历史的回音(长篇文论) [2022-06-17]
- 略谈凉山当代彝文创作 [2022-06-08]
- 向“彝族书写”的深处开掘 [2022-05-18]
- 随笔唐鸿南的散文诗创作:《用文字呼吸的人》 [2022-05-15]
- 缘自魂魄的沉静之美——吉布鹰升散文集《彝人族语》读后 [2022-05-13]
- 彝族作家米切若张散文的创作风格探析 [2022-05-01]
- “李乔现象”的再阐释及其意义 [2022-04-26]
- 彝族女性写作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2022-04-09]
- 《凉山纪》的乡愁书写 [2022-04-01]
- 对于当下中国诗歌对“叙事化”的一边倒“追捧”和对抒情的无情舍弃的批判 [2022-03-03]
- 《火焰上的辩词——吉狄马加诗文集》:我的2021年图书珍藏本与收获 [2022-02-18]
- 新时期彝族文学回顾与反思——以楚雄彝族自治州为例 [2021-12-19]
- 一辈子固守自已的民族家园——谈彝族著名作家李乔现象 [2021-12-09]
- 自在生命与人伦规范的冲突——阿蕾短篇小说《嫂子》的悲剧意蕴探析 [2021-12-05]
- 相山而居 田野作纪——读何万敏的《凉山纪》 [2021-11-09]
- 沙辉:大国呼唤和需要具有大气象的文学作品与之相匹配 [2021-10-07]
- 吉狄马加:抒写中华民族新的伟大史诗 [2021-10-04]
- 当代彝族文学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2021-07-16]
- 提起灵魂,我们总是悲欣交集——普驰达岭诗集《捎给灵魂的碎片》序 [2021-07-01]
- 一万句克哲的约会”——吉狄马加《不朽者》初窥 [2021-06-04]
- 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致敬和深情歌咏——贝史根尔长诗《乌芝嫫》 [2021-05-02]
- 鲁子元布的《乐山印记》,第一首彝族游记长诗? [2021-03-21]
- 豪迈里藏温情,大气中显悠远的彝人风骨——读鲁子元布诗集《一朵花的葬礼》 [2021-03-19]
- 思想的光芒、语言的魔力,人类茫茫精神星海中的一团焰火——从《迟到的挽歌》谈谈吉狄马加诗歌的艺术魅力 [2021-03-08]
- 穿越历史的响箭 点燃生命的激情——从《途经之水》中读出的历史和情感 [2021-02-17]
- 长诗是现实繁杂情感有序、宏大而神奇的显现 [2021-01-04]
- 吕翼新作《逃亡的䝚貀》:彝族文化视域下的抗疫叙事 [2020-12-10]
- 以前卫的写作姿态回归原始原初的本质探寻与书写——以《洛科的王》为例再论英布草心小说 [2020-12-03]
- 杭盖|站在南高原歌唱——普驰达岭诗歌印象 [2020-11-28]
- 重建和谐家园的生态伦理——论彝族诗人柏叶诗歌的生态意识 [2020-11-05]
- 寻求灵魂的诗意居所——对沙辉诗歌创作的解析 [2020-09-29]